人到中年,行至半坡,我们的身上,少了年轻时的锋芒毕露,多了几分身不由己。 困扰我们的,是扑面而来的生活压力,猝不及防的职场危机,以及大不如前的身体。 在这种时候,与其咬牙向前,不如学会给自己减负,让一切顺其自然。 正如蔡澜所说:“人最强大的时候,不是坚持的时候,不是硬撑的时候,而是放下的时候。” 中年人的惜命,从不再逼自己开始。 01 感情上:不再费力讨好,懂得亲疏随缘 人生过半,曾经呼朋引伴的生活,逐渐从热闹走向了清欢。 我们也逐渐习惯了独来独往,不再费力讨好别人。 对于任何一段关系,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余生才能活得自在。 网友小镜分享了她亲身经历的故事: 小镜和发小曾是无话不说的朋友,几十年了,关系都一如既往。 可自从发小加入了保险行业,她们之间的关系逐渐开始变味。 她不断地向小镜推销保险,小镜为了顾及这么多年的交情,带动家里人都购买了一份。 直到有一天,她又想让小镜买新的保险。 小镜婉拒了,发小直接问她:“为什么不买?是不认可保险吗?” 小镜回答:“是的,我不是不认可你的人,而是不认可保险公司。我现在买的已经足够了,我不想再追加。” 从那以后,小镜一旦约发小,她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脱。 被拒绝得多了,小镜便懂了。 但她也并不惋惜,因为只能靠金钱与利益维护的情谊,不要也罢。 不知你是否发现,中年以后,朋友总是越来越少。 或许是因为志趣不同,话题变少,曾经亲密无间的朋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在人海中走散。 于是我们才慢慢明白,关系渐行渐远,是社交的常态。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自己的父母要顾,孩子要管,爱人要陪。 我们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与频率不同的人相处。 所以,不必为了聚散无常而失落,也无需为了维系关系而讨好。 到了中年,不合适的关系,学会及时放手;虚情假意的朋友,学会请出生命。 懂得聚散随缘,亲密有间,是余生与人相处的长久之道。 02 工作上:不再透支身体,凡事适可而止 电视剧《人世间》里,事业有成的周秉义,在一次诊断中,发现自己得了胃癌。 妻子郝冬梅犹如遭遇晴天霹雳,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可其实,这都是他自己日积月累的习惯造成的。 周秉义平时饮食极其不规律,工作十分繁忙时,他就随便应付了事。 有一次,他赶到弟弟家时已经很晚了,桌上的白菜豆腐已经凉透,他便直接用开水泡剩饭,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换来的就是眼前的这份胃癌诊断书。 很多中年人,总想趁着自己还有能力,拼命赚钱,让家人过得更好。 可是,我们却时常容易忘记,健康才是幸福的前提。 在工作中,懂得量力而行,凡事适可而止,是给自己和家人最好的保障。 曾看过一个故事。 网友的父亲是一位朴实的农民,辛辛苦苦种了一辈子地。 农闲的时候,他还要外出打工,等到春种秋收时再回家。 网友正在上大学,父亲就总想着多赚点钱,留给他以后买房买车用。 但其实,父亲很早以前就患有严重的风湿,一到阴雨天气,他就关节肿痛,难以站立。 网友曾多次劝父亲,少操劳,农闲时多在家里休息。 可是父亲不听劝,一等网友离开家以后,就又偷偷跑出去打工了。 在一次外出打工时,劳累过度的父亲因心梗住进了医院。 住进医院后,父亲才发现,他一个月卖力赚的钱,都不够医院一天的花销。 曾看过一句话:“太用力的人都跑不远。” 有多少中年人,为了碎银几两,每天披星戴月地辛劳工作。 即使身体不舒服,也不引起重视,直到拖了很久,才去一趟医院。 可是,拼命赚钱换来的财富,也不一定能使你后半生无忧无虑。 唯有一副健康的身体,才是支撑你走得更远的后盾。 中年人的惜命,是不再透支自己的身体。 未来的日子,别再拿健康换钱,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才能更好地抵御风雨,踏实地度过余生。 03 生活上:不再事事求满,凡事求半称心 《菜根谭》上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荗,便成恶境矣。” 生活中,或许我们都曾追求完美,希望付出都有回报,期望皆有结果。 可是,世间鲜有十全十美,大多数时候,都充满了遗憾和瑕疵。 到了中年,惜命的最好方式,莫过于凡事求半,让一切顺其自然。 作家拾遗曾写过关于父亲的一个故事。 父亲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钢琴家,可是经过多年的努力,也未能如愿。 有一天,他问父亲:“对梦想缴械后,您痛苦和后悔吗?” 父亲笑了笑,回答道“一开始心有不甘,但最后释怀了。我努力了,不成,那我就有资格做一个普通人了。” 自从不再执念于未完成的梦想后,父亲将眼光回归于当下的生活。 他尽力将自己的工作做到完美,对于日常的每一件小事也不曾疏忽。 他把老婆孩子都照顾得很周到,定期回家看望父母,每年都带全家人出去旅游…… 拾遗说,许多年过去,他依然记得父亲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勇于承认并接受自己的平凡,才是对生活真正的诚意。” 走过了半生,每个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留有遗憾。 也许是年轻时走过的弯路,也许是未曾拼尽全力,也许是错过了重要的人…… 俗话说:“丰于此者,必缺于彼”。 当一个人太过追求完美,便成了自我消耗;总汲汲于得失,便成了压垮自己的稻草。 到了中年,那些曾经的遗憾,要学会放下;那些过多的欲望,要学会断舍。 若你接受了自己的平凡,懂得享受当下的生活;不再处处苛求圆满,将精力用来做好生活中每一件小事。 你会发现,很多事情都变得更加美好,自己也会更加轻松惬意。 凡事只求半称心,不再追求十全十美的繁华,方能换来人生别样的乐趣。 04 心态上:不再与人攀比,学会知足常乐 《道德经》中讲:“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生活中,有些人处处爱和人比较,总想要争出个胜负高低。 看着别人过得比自己好,眼前再美好的日子,也瞬间失去了光彩。 步入中年,各人有各人的幸福与心酸,过多的攀比,只会加重心理的负担。 学会知足常乐,把握住眼前的美好,才能不负当下的每一日。 作家史密斯在《我们内心的“坏东西”》书中,描写了一位爱攀比的中年律师。 长期以来,他都过得很不快乐,因为在生活中,他处处都在和别人攀比。 别人家的孩子成绩比自己孩子好,他会烦恼不堪;别人家的物质条件比自己家优越,他也会心里不平衡。 小学时期成绩比自己差了很多的老同学,如今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他便一下子陷入了挫败之中。 但其实,他从来没有真正关注过自己的生活,全然忽视了自己拥有的一切。 长期的对比,让律师陷入深深的懊悔中,失去了自信。 将别人的生活当作自己的标杆,给自己增添了无中生有的压力。 人活一世,总有你攀不上的高山,总有你比不过的强者。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独一无二的,与其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如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当你把握好自己的节奏,不再被他人的步伐所扰乱,美好便会不期而至。 走过了半生,学会顺其自然,珍惜当下,方能不辜负自己,不辜负岁月。 05 曾看过一段形容中年的话:“这是一个最好的年纪,也是一个最坏的年纪。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也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失望之冬,也是希望之春。” 曾经,我们拼命向前,对生活的挑战都无所畏惧。 如今走到了中年,肩上背负着沉重的担子,心中藏满了对家人的牵挂。 比起追求无限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守住眼前的安稳与幸福。 往后的岁月,不必羡慕别人的辉煌,也不必过分难为自己。 愿你用心过好当下的每一天,用平常的心态,经营出最美好的生活。 解忧 http://www.tijianjieyou.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