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新闻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1969年,厨师于存失误做了苦瓜炒鸡丁,毛泽东好奇:这是谁的发明

2022-11-03| 发布者: 宿豫新闻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三不粘1947年,毛泽东前往靖边县小河村的石屹崂住持召开一次中央扩大会议,在场的人都知道,这是一次军事会...
加盟网

三不粘

1947年,毛泽东前往靖边县小河村的石屹崂住持召开一次中央扩大会议,在场的人都知道,这是一次军事会议,到场的人皆是骨干精英: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贺龙、陈毅、陈赓和王震等各部队的负责人还有后方工作委员会的杨尚昆等人赫然在列,会议之上,大家皆安安静静的,不停的做笔记。

一场漫长的会议过后,在场的人员几乎有一半的人有了饥饿感,毛主席看出大家面如菜色,便举行了一次会餐,坐在下方的人立刻眼神变得亮晶晶的。

最好的战友在身边,而且胜利在望,饭桌上的气氛也非常的轻松惬意,推杯换盏间,都是掩饰不住的笑意,其中也不乏一些吃货,来不及进行社交,眼睛只顾着盯着餐桌上的美食。

不一会儿,厨师上了一道菜,它的学名是“三不粘”。

图|三不粘

说起三不粘,也是一道非常有名的宫中名菜,当然,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桂花蛋。

这道菜的创制人和创制年代已经不知道从何查起,不过,民间一直流传着它的传说。

据传,清朝乾隆皇帝南巡的时候,正好路过彰德府,皇帝亲临,知府大人在吃食上面肯定不敢轻易怠慢,所以,在献膳的时候,将“三不粘”断了上去,乾隆皇帝吃惯了宫里的山珍海味,还从未品尝过这道美食,结果,一口下去,恨不得将舌头都吞掉,圣心大悦,知府大人也抹了一把冷汗,总算把这关渡过了。

如果桌上的美食得不到帝王的喜爱,还不知道要闹出多少幺蛾子呢。

乾隆皇帝喜欢可持续发展,于是下令让身边跟着的奴才记下这道菜的做法,正是这次经历,使得“三不粘”传到了宫里,一道民间美食转眼间就成为了宫中的御膳,由此可见乾隆对它的喜爱之情。

图|乾隆

不过,这道菜的菜谱也不难,它乃是采用鸡蛋黄、淀粉、白糖,再加适量的水搅匀炒成的,只不过因为炒的过程中用了较多的油,以至于吃的时候不粘盘、不粘牙、不粘筷子,所以大家称之为“三不粘”。

之后北京广和居有一位姓牟的厨师结识了一位宫里的御厨,便想着多学一道菜,一来二去,竟将“三不粘”的手艺学到手,他也是个极富创造力的人,稍加改进之后,竟然效果更好,随后就渐渐地传入了民间,三不粘也成为了百姓们触手可及的美食。

在座的各位无一不是南征北战的战士,哪里听说过这样的故事,所以,这道菜色在故事的加持之下显得更加的令人瞩目,他们急不可耐的将筷子伸向盘子里。

陈赓也将鼻子凑到了碗边,说道:“好香啊!”在座的人员中,只有陈赓没有去碰三不粘,但是,他也做出了护着的姿态,别人一时半会儿还真的下不了手。

图|陈赓

陈赓见此,忽而说道:“哎,诸位,在上海有一次我在街头一个饭馆吃饭,正吃着,来了个讨饭的,你们猜是怎么个要法?”众人的脸上皆是迷茫之色,他们还真的没有这样的经历,陈赓本就料到他们是这个反应,也就没有继续卖关子,只见他“噗噗”朝着碗里吐了两口,然后故作惊讶的说:“你看,这还怎么吃,我只好把饭给了他,哦,该死该死,我怎么真吐了!”

陈赓模仿得惟妙惟肖,大家本就欲捧腹大笑,结果没想到还有意外之喜,堂堂陈赓竟然弄巧成拙了,大家心里更乐了,但又不敢表现在明面上,可是,真的很好笑啊!

在场的人中,也只有毛主席真的笑了出来:“好你个陈赓,想吃你就吃嘛,别跟我们大家耍滑头嘛!”

三言两语之间,毛主席将陈赓的尴尬直接缓解了。

陈赓也笑了:“还是主席了解我,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话落,陈赓直接捧起了盘子,然后在大家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直接一口气将盘子里面的三不粘吃得一干二净。

图|三不粘

在场的人无不佩服毛泽东,这就是说话的艺术吧!

手抓饭

十四年后,毛主席还是如同以往一样的工作繁忙,只不过,这一次他来到了庐山。

毛主席吃饭的时候,警卫员也是跟在身边的,只是,这次不知道是紧张还是不小心,竟然将饭打翻了,然后眼看着饭全都撒在了桌子上面,警卫员看着桌子上的饭,大呼:天要亡我!

他不知道该怎么补救,踌躇之间,手足无措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他已经想通了,实在不行就坐等毛主席的责罚吧,虽然毛主席从来不做这样的事,可是,这次确实是自己有错在先。

不过,这天毛主席不知道遇到了什么高兴事,心情也非常的好,所以,看到警卫员这么毛手毛脚的,竟然没有一点生气的气色,反而直接上手,将桌子上的饭一把一把的抓到了碗里,警卫员一时没反应过来,目瞪口呆的看着毛主席的举动。

图|毛泽东

警卫员没有动作,倒是有一个南昌市歌舞团的演员小邢直挺挺的站在毛泽东身边,看到他这么做,忍不住出声提醒:“主席,您这样用手抓不卫生。”

警卫员心下的愧疚更甚,本来就是他自己的问题,结果现在需要毛主席为他的错误行为买单。

结果,毛泽东满不在乎地说:“不要紧,不要紧。我吃,我吃。”警卫员也不敢继续站在那里当个隐形人,赶忙从毛泽东的手中夺走了那个碗。

等到警卫员带着碗出去之后,小邢心里也好奇,她纳闷地问毛泽东:“您让他去弄不就行了,为什么亲自动手啊?”

毛泽东知道这个姑娘的阅历还比较浅,所以,也不吝赐教:“小邢啊,一个人要想别人尊重你,首先你得尊重别人,你说对吗?”

听了毛泽东说的话,小邢才顿时明白过来,毛主席不是不愿意发火,只是他知道尊重的重要性,可是,她还是有一个疑问:“是,主席。我记住了。不过,他为什么那么紧张呢?”

图|毛泽东

毛泽东继续耐心地解释:“他是个新同志,刚刚来,这些孩子都是好孩子。”

小邢也顿时明白了,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喜欢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原因吧,不是因为什么虚荣心,而是一种宽容,毛主席本人经常用幽默风趣的方式帮大家解围,这是大家所需要的。

苦瓜炒鸡丁

当然,因为工作的缘故,毛泽东所在的地方往往是不固定的,比方说1969年10月到1970年4月,毛泽东一直居住在武汉东湖,而当时被选为毛泽东厨子的正是于存。

一直以来,于存也是尽心竭力,只是,当理发师周福明到伙房通知于存要为毛泽东做饭的时候,于存迷茫了,因为即便是毛泽东的厨师,一般情况下也是不知道他确切的吃饭时间的。

现在的人三餐时间都是固定的,即便是延迟也不会有太大的时间间隔,只是,毛泽东就有所不同,因为他是昼夜颠倒的,他通常情况下都是白天睡觉,晚上工作的,这也就导致他晚上吃饭的时间根本固定不了,所以,不论是于存还是跟在毛主席身边多年的人,都没有办法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

图|毛泽东蒋介石

面对这个难题,大家通常情况下都是按照食谱提前备料的,如此,等到他们接到通知的时候也能够随时做出来然后将饭奉上,可是,即便如此也总是会有意外发生。

那天,毛泽东的厨师一直等到第二天的凌晨都没有接到毛泽东要吃饭的通知,就这样,一顿晚饭愣生生地变成了早饭,等待的时间总是无聊又漫长的,大师傅于存也在等待的间隙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一直等到早上五点多钟的时候,周福明才再次地出现在厨房里:“毛主席要吃饭了,你赶紧准备一下”,听到这番话,于存哪里还敢继续休息下去,连忙一骨碌的从床上爬了起来,然后打起精神为毛泽东做饭。

根据菜谱来做的话,这次的饭的主菜是宫保鸡丁,这道菜他已经熟能生巧,随手就能做出来,而宫保鸡丁的主料是鸡胸脯肉,配料所采用的是大葱、大蒜以及干辣椒等,但是,于存本就犯困,又在天灰蒙蒙的时候就被叫了起来,虽然身体清醒了,可是大脑还是处于混沌的状态,这也导致了他在做饭的时候出了差池。

图|毛泽东周福明

按照菜谱,在炒熟鸡丁之后,他应该立刻放入葱丁和大蒜这些配料,结果,他脑子没有反应过来,竟然直接将一盘苦瓜倒进了锅里,等到他回神的时候,已经来不及补救了。

这下,他的瞌睡虫彻底赶跑了,他想着,赶紧补救一下吧,可是,他只准备了一份鸡丁,现在想要改菜根本就来不及了,再回头看一眼锅里的菜,里面的苦瓜都要熟了,再想想毛主席,他应该已经饿极了,而且,毛主席已经累了一晚上,吃完饭得赶紧上床休息,所以,他根本就不能再任性的重新做一次,无奈之下,他只能将这道菜端到了饭桌之上。

于存绞着手指,心里还是紧张得不得了,他也不敢隐瞒,直接将实情告知了周福明和毛主席。

周福明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下也是一跳,于存办事怎么这么不牢靠啊!连带着,周福明自己也有一些紧张,他一边上菜,一边还得注意观察毛泽东的表情,然后就看到毛泽东盯着“苦瓜炒鸡丁”,眼睛里是满满的好奇之色,这样的搭配,想必毛泽东也没见过吧。

图|毛泽东于存

他猜想的确实没错,毛泽东就那么一错不错的看着那盘菜,然后好奇的问:“这是谁的发明啊?”周福明没有隐瞒,直接说了出来,毛泽东听了之后,脸上没有半点不满之色,相反,他倒是来了兴趣,毕竟以前真的没有人这样做。

这样无心插柳的事情,毛泽东还是乐于尝试的,于是他尝了一口这道新发明的菜。

只是,那个时候组织上对于跟在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的要求非常的严格,所以,跟在毛泽东身边的人,绝对不能出半点差错,虽然毛泽东对于这顿饭没有说什么,但是,这件事还是于存有错在先,最后还是对他进行了批评。

之后毛泽东听说于存被批评的事情,也不想让他的心里有疙瘩,于是,等他再见到于存的时候还和他开玩笑:“他们整你了吧?他们觉得不好,我觉得很好,以后我就点这道菜——苦瓜炒鸡丁。”

于存知道毛泽东这是在安慰自己,但是,听到毛主席这么说,他心下确实宽慰了不少。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宿豫新闻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宿豫新闻网 X1.0

© 2015-2020 宿豫新闻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