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复读学校 谁能想到,被富养的王诗龄冲上热搜第一,竟是因为和网友在线互怼。 起因是有网友在ins上问留学的王诗龄有没有回国,王诗龄回复「no」; 有网友上纲上线教育她“都是中国人,不要用英文”。 王诗龄也不惯着“我爱说什么语言关你什么事?” 有人觉得王诗龄没礼貌,建议她态度好点。 王诗龄发出拷问:这是我的人生,又不是你的。你凭什么教我做事?你谁呀? 这不是王诗龄第一次怼网友。 之前炫富被网友骂,她霸气回应“我爱发什么就发什么,人活着就几万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为什么王诗龄和网友互怼会引起争议和围观,我想是因为她背离了传统社会对女孩的想象。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女孩子就要顺从、乖巧、温柔…… 这样的王诗龄,并不符合。 说实在的,我很欣赏她这种不委屈自己、又有主见的性格。 一位心理学教授曾说过:“恶魔眼里的完美受害者,往往是我们身边那些乖巧听话的女孩”。 看过一则新闻:15岁的小梦被同学父亲性侵后,就是因为太“乖”,以至于轻信了坏人的威胁,不敢求救。直到临近生产,大家才知晓了她的遭遇,但为时已晚。 养女儿,最忌讳养出听话、没主见的乖孩子。 如果你有女儿,一定要告诉她下面这几句话。 女儿,你不需要太懂事 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妈妈带女儿排队买寿司。 终于排到,可寿司只剩下一份了。 女儿发现后面的小男孩也想吃,就对摊主说“给小哥哥吧,我不要了”。 她看向妈妈,期待得到夸奖, 妈妈反问“既然你也想吃,为什么要让给他呢?” 女儿“做好事,听到别人说谢谢,会高兴”。 妈妈说:明明你吃不到会不快乐,就因为让一个不认识的男生满足了愿望,就觉得自己也跟着快乐了吗? 这个妈妈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很少有人像她那样告诉女孩:其实你不必那么懂事。 “女孩就该为弟弟着想” “女孩就该善解人意” …… 我身边,不少妈妈大半生都在为父母、兄弟姐妹、老公牺牲奉献,却仍然教育女儿要学会为别人牺牲,全然没有意识到,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将重复自己的劳累、痛苦、迷茫。 懂,事。 懂别人的事,为别人牺牲自己的利益。 说白了就是委屈自己,成全别人。 我不否认,懂事的女孩会更招人喜欢。 但,这样的要求,其实很残忍。 一位网友说,她从小就在父母的要求下,扮演乖乖女的形象。 她习惯于主动扛起家里的责任,按部就班地扮演好学生的角色。 人们赞扬她“不让人操心”,但只有她知道,自己一点也不快乐。 她羡慕那些可以随便发脾气,可以随便向父母提要求的朋友。 她试着向父母撒娇,试着不那么懂事,可换来的是一顿谩骂。“我总是为别人考虑,却没人为我考虑过。以后我有女儿,我一定让她别太懂事。“ 和她一样,我以前也是个懂事的孩子,正因为我懂事就要让着所有人,习惯性被人忽视,真的特别心累。我才明白,懂事不一定会获得别人的爱和尊重。 后来我尝试不给自己设限,有需求就表达,不迁就,然后我快乐多了。 我很开心,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告诉女儿: 你不需要太懂事,“自私”一点也没什么。 女儿,你不用成为乖孩子 女孩成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听话”。 “你家女孩多乖呀,怎么教育的?” 听话成了对女孩的最高表扬。 然而,这不是爱,是控制。 “乖孩子”确实教育起来更省心省力。 但,心理学研究表明,乖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乖”是迫于外界环境而压抑自己的欲望。跟着别人的思路走,缺乏独立的判断;就算对自己不利的事,也会默默接受。 长此以往,又怎么能快乐呢? 露露是父母口中的乖孩子,正因如此,她的成长受了不少苦。 被同学欺负、PUA却不敢反抗,因此抑郁很长时间;哪怕被朋友当成“老好人”使唤,还要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这种状态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改善,到大学,她还是很怯懦,整个人唯唯诺诺。 “我厌恶自己的性格,我讨厌现在的自己,我羡慕那些做事大大方方又勇敢的孩子”。 她清楚自己的缺点,但因成长而塑造的性格很难轻易改变。 回过头来,她才发现,自己就是太听话,根本没有想好要什么样的人生。 可以说,她所遭受的伤害,都来自于她的“乖”。 家长教会她成长为一个顺从温顺的女性,唯独没有教会她要做自己。最后她成了一个不敢反抗,没有攻击性,硬生生被拔掉“獠牙”的乖女孩。 同千千万万个女孩那样,她的一生,都在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 听话的姑娘,最大的损失,是被剥夺的“试错的勇气”。 小时候听父母的,上学听老师的,结婚听老公的……她们的人生被别人控制,没有机会做过自己。 乖,不是骄傲,而是枷锁。 虽然我没有女儿,但每次听到有人说“女孩就应该有女孩的样子”,我会生气。 女孩原本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我看来,女孩没有该有的样子。她可以像男孩一样叛逆、冒险、任性,也可以热烈、奔放、自由。 不听话的女孩,并不是一味推崇叛逆,而是学会倾听内心,在体验与尝试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女儿,你不必太过善良 昨天带儿子在小区楼下玩。 一个小女孩正在摆弄玩具,另一个男孩走过来“给我玩一会”。 女孩拒绝“不行,我还要玩”。 男孩直接上手抢。 女孩也不甘示弱拽着玩具不撒手。 围观的人说“女孩不能这么强势,给他玩一会怎么了”。 女孩妈妈笑了笑说“我就是要把女儿教育得不那么善良,这样她才不容易被欺负”。 我们都希望女孩善良,追求真善美,本身没问题。 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定义善良? 在大部分人看来,善良就是有大爱,让别人的需求优先于自己的需求。 我理解的善良,不只对外,更要对内。 有戒心,有锋芒,把自己放第一位。这样的善良更有原则,也更有底线。 电影《素媛》中,小女孩出于善良想帮助陌生人,却惨遭迫害。让人心碎。 坏人之所以得逞,利用的正是她人的善良。 不止电影,现实生活中同样如此。 不少网友坦言因为心善被伤害: 我无条件帮老公还了几十万赌债,却换来他的出轨; 一个老太太让我给她带路,我好心答应,结果差点被拐。 记得我刚上大学,亲戚家的孩子要借我的自行车上下学用。 虽然我很珍爱车子,但想着能做个好事也就答应了。没想到,亲戚未经允许把车子改装,还骑坏了。 我失去了最爱的车子,直到现在还是心里的一个结。 希望家长能告诉孩子: 对他人的帮助,要量力而行,如果不愿意,有权利拒绝。 如果对方的请求让你觉得不对劲时,或者觉得这种帮助超出了你能接受的范围时,都应该坚定拒绝。 写在最后 我们都希望,把女儿教育得乖巧懂事,人见人爱,过上幸福的日子。 别忘了,这样的女孩,渣男也很喜欢。 被丈夫悬崖的暖暖,被pua致死的北大女孩包丽,再到前不久被前夫杀害的香港名媛…… 她们都善良,正因如此,才给了被人渣伤害的机会。 因为善良,她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千万别信什么“女孩子就该单纯,善良”这样的鬼话。无数悲剧告诉我们,养育女儿,宁可让她一身刺,不可让她绵如羊。否则遇到坏人,将毫无戒心和还手之力。 《养育女孩》一书说:女孩的生存空间正在变得更加复杂和危机重重,她们的现在和将来注定比我们更丰富,也更艰难。 女孩和男孩,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 女孩要带点刺,才能保护好自己,这比让她满足别人的期待更重要。 陪伴女儿的时间不过二十载,漫长的人生,她们终究要自己走。 点亮在看,与其养育一个别人眼里的“乖乖女”,不如培养她强大的内心,给她行走世界的底气。 ![]() |